互联网方法论

精益创业北京雾霾天,但是仍然举办了马拉松比赛,上万人参加比赛,扮成悟空的,超人的,多少人能跑下来是其次,关键是人们的参与感,还有这种创新的精神,我们需要更多这样的一个平台,尤其是线下,能做这样事情的也是政府和大型企业。

OK,废话不说,把最近从周鸿祎一书《互联网方法论》中节选观点,供参考。

顺应互联网趋势,生

  • 在互联网里干,做什么都不如做一件产品改变世界来得彻底。
  • 做产品做营销要与众不同。我觉得一定要和别人做得不太一样,甚至有时候要和别人做得不太一样,甚至有时候要反着来,而不是随大流。
  • 迎合趋势:找到趋势,去迎合。早点的话,猪都能飞上天。趋势一旦爆发,就不会是一种线性的发展。他会积蓄力量于无形,最后突然爆发出雪崩效应。孙子兵法也有这句“激水之疾,至于漂石者,势也;鸷鸟之疾,至于毁折者,节也。”
  • 互联网已经干掉了很多行业。它是一个价值的创造者,但他首先是一个价值的毁灭者,它在毁灭很多传统的商业模式,谁离互联网最近,互联网就先毁灭谁。在毁灭的同时,再去建立新的商业模式。

互联网基因

没有任何历史包袱,它从出生开始,全部基因都是新的,它的产品一开始就是面向云的,是互联网化的。他的营销师互联网化的,创造出“督导委会”这样的粉丝文化,让用户参与到产品的开发和设计中来,让用户帮助360持续完善产品。


用户至上

  • 消费者在变化,今天的消费者似乎更加不耐心了。他们都不愿意听这个技术、那个功能、似乎不愿意被教育,“教育市场”这个曾经天经地义的口号也失去了效力。大家都不爱看说明书,都不爱静下心来学习,而是一边玩一边学,一边玩一边骂或赞。
  • 今天的消费者,话语权越来越大,产品做得好不好,体验做得好不好,成了成功的关键。
  • 在互联网时代,你把东西卖出去或者送出去,用户才刚刚开始跟你打交道。你恨不得通过你的产品和服务,每天都让用户感知到你的存在,让用户感受到你的价值。
  • 用户的定义就是:你能长期提供一种服务,能长期让他感知你的存在,能长期跟你保持一种联系的人。你只有积累了足够多的用户,才能把其中一些用户转成你的客户。

体验为王

公司遇到瓶颈时候,首先想到如何规划战略、如何平台规划,做咨询做和规划。但他们都忘记产品能不能被客户接受。遇到希望转型的企业,建议放弃在概念上的论证,放弃在平台上的规划,放弃所谓的大战略,放弃下一盘很大棋的想法,还是应该聚焦在用户身上。

踏踏实实地想想:

1、我要做的东西或者我已经做的东西,用户是什么人?用户在用我的产品的时候会遇到什么问题?有什么问题是竞争对手没有解决好的?那可能对我来说是一个机会。

2、有什么问题我做得不好,但我还可以做得更好?这其中代表着创新的机会。

  • 所有伟大东西都是虚的,找到撬动用户的心,这才是关键,是切入点,找不到这个点,所有战略都是空气。
  • 消费者或者说是用户,和公司做产品开发的人,看问题的角度完全不同。开发产品的时候,技术人员想的是:我要用怎样的技术去教育用户,让用户感觉我的产品怎样牛,技术怎样高。但用户选择产品的时候,往往这样想:这个东西到底好不好用?到底能不能解决我的问题?他们才不关心什么高超的技术呢!
  • 简单易用——只要你做消费品,直接面向消费者,简单易用,用户就会喜欢。
  • 卖的是产品更是服务,软件和网站都是一个载体、一座桥梁、一个窗口,通过这个载体桥梁窗口,你把服务传递给用户。用户需求在改变,你能感觉到,就要随时调整。调整方式可以是小步快跑,快速迭代。
  • 超出用户期望的才叫用户体验。好的用户体验,要像针扎一样,给用户一个刺激。那么这个体验就不能高大全,而是一定要把压强集中在一点,形成聚合力。与其,4、5个功能,不如把一个功能做透做穿做到极致。
  • 现在的人越来越没耐心,因此产品要做到极度简单,别人用户去思考,第1秒就知道干什么的,怎么用。如果,还能做得好玩,让人开心,那就更好啦!

商业模式

互联网的商业模式,包含四方面内容:
1、产品模式
产品驱动是互联网公司做大的原因,所有商业模式都要建立在产品模式基础之上。没有产品和对用户的思考,公司不能做大,做不了多远。所以,你提供的产品是什么?能为用户创造什么样的价值?你的产品解决了哪一类用户的什么问题?能不能把贵的产品变成便宜的,甚至免费的?能不能把复杂的变成简单的?我认为这是任何一个创新者在研究商业模式时候,首要考虑的问题。

不要期望一个版本能带来革命,而是要靠很多小版本来实现革命。也就是不要一开始就策划一个庞大的技术体系,而是从一个点开始切入,甚至做一个比较简陋的原型,或者一个粗糙的版本,最重要的是尽快发布、争取用户,在得到市场的验证和指点后,再进行调整。不要一开始搞得太宏大,采取小步快跑、循序渐进、不断试错的思路。

这样的时代,做产品要用减法,一定要找准一个点,在这一个点上做到极致,否则你什么功能都做,什么都不突出,毕竟我们的资源有限,不够分配。
2、用户模式
一定要找到队产品需求最强烈的目标用户,如果你说自己的产品是普世的产品,放之四海而皆准的产品,说明你没有经过认真的思考。

3、推广模式
很多公司在推广模式上的创新都是被逼出来的,因为没钱。判断是不是真正的推广,最简单的标准是把推广资源一停,不在砸钱,看产品的用户量是不是往下掉。

4、收入模式
就是通过产品获得巨大用户基数,在此前提下考虑怎样获取收入。
在互联网里,创业者如果志向远大,不是满脑子想着赚几个小钱,而是一定要知道商业模式的本质是什么,也需要明白“没有用户价值,就没有商业价值”。

免费的商业模式

互联网上伟大公司刚开始都是以免费、好的产品聚焦用户,然后在此基础上构建商业模式。

  • 回答以下问题:
    1、你究竟拿什么免费?
    2、这个东西会不会成为一项基础服务?
    3、通过免费能不能得到用户?
    4、在得到用户和免费的基础上,有没有机会做出新的增值服务?
    5、增值服务的用户愿意付费吗?
  • 地在人失,人地皆失;地失人在,人地皆得。讲的就是长远看,用户比短期收入更重要。

互联网的四化:
1、商业模式互联网化:硬件0利润成为趋势,如运营商送手机;乐视、随身WIFI、互联网盒子等;
2、产品体验互联网化
3、市场推广互联网化:基于好的产品体验,依靠口碑进行推广传播;
4、产品销售互联网化:扁平销售模式/O2O/大数据等,压缩中间渠道的沉淀成本,更加精准营销,为用户带来便利和省钱;

颠覆式创新

创新,除了发明创造,还有两种:
1、商业模式的创新,把贵的东西做成便宜的,收费的做成免费的;
2、体验上的创新,把复杂难用的东西变简单,把笨重的东西变便携。用户就是想不费脑子不费力就能解决问题。

我提倡“三个凡是”:
1、凡是用户提的问题,一定要追根溯源,找到问题的根本原因,从用户的角度找到解决方案;
2、凡是负面的信息,即使是对手的枪稿,也要找到额可以改进产品的启发点;
3、凡是竞争对手的产品,都必然有学习借鉴的优点。

  • 从侧翼和聚焦上看,颠覆的力量来自于侧翼和边缘,来自把资源聚焦在一点上追求极致。而且,一定不要大声说出来,否则马上会给行业老大去模仿,被灭掉。
  • 消费者其实不是理性的,都是感性的。他看到一个东西,脑子就用1秒钟,甚至1秒钟都不到,就会快速给你的产品做一个分类,给它定位。所以,你在刚进入市场时候一定要说清粗,你是什么?用户是谁?他们为什么选你而不选别人?
  • 要找准自己的定位,然后像把锥子一样,先在人们闹钟占据一个位置,而不是位置还没找准,就急着向外扩大市场份额。

传统企业互联网转型
两方面入手转型:
1、在内部培养容忍失败、鼓励创新的文化。创立一种机制,把公司年轻人、中下层变成创新的主体。他们比公司其他人更早、更多地知道用户在抱怨什么,应该鼓励他们成为改进产品体验的源泉。
2、通过合作,培育突变基因,短时间获取不具备的能力。通过与互联网公司杂交,生出一怪胎,有传统厂商的基因,又有互联网公司的基因,在碰撞、矛盾、妥协中获取之前不具备的能力,转型才能更通畅。

总结:
1、进行微创新,别指望自己能够颠覆。
2、小处着眼,不要想着很大功能,巨头看不到、看不懂、看不起的地方着眼
3、小步快跑,快速迭代。以,最低成本、最小的规模、最快的速度去尝试一个粗糙的东西,快速拿到市场上去试,好就趁热打铁,不好就快速调整。
4、口碑是检验成功的标准。
5、容忍失败,创新99%是失败的,有时候不是缺智商、情商、而是胆量。
6、战略必须落地到产品,产品才是根本;
7、产品必须有一个魂,即打动用户,然后,不断运营、持续打磨。产品方向上,是先学会做减法,而不是做加法。
8、产品要解决强需求,而不是不痛不痒。

You may also lik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