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旭:送你一份《转型变革指南》,拿好,不谢!

喻旭花了一整天,修改5次,写了这篇4800字的文章。

本文斗胆对数字化转型进行批判和质疑,言论可能过激,还请留情!

喻旭搞数字化转型,突然有一天,感觉到:

“传统民营企业,非常困难,最着急转型,但是,没钱没资源,想转却没条件;

对比下,诸多垄断资源的央企、国企,上面给钱给资源,逼着你转,你却是怨声连天,在那叫疼。”

果然,一个是穷养,一个是富养。

到底怎么了?

被“数字化”误导的转型

数据显示,90%以上的企业转型是失败的!

别急,我们先回顾下与转型相关的概念:

互联网+转型、数字化转型、新零售/新制造/新金融+转型,AI+转型。

但喻旭觉得这些转型的概念和IT工具,做了大量错误的社会性引导,导致大量的企业花了钱,却没有结果。

一个转型项目,咨询+IT建设至少1000万起步,白花花的钱,就浪费啦!

喻旭斗胆提出批判与质疑,指出3大错误:

  • 方向性错误:转去哪?
  • 理解性错误:转什么?
  • 做法性错误:怎么转?

我们一个个来看。

企业转型,转去哪里?

症状:误将“手段”当“目的”

喻旭一直在思考,“转型到底转去哪里?”

  • 错误1:互联网+转型:错误理解为“从渠道出发,企业将其作为了电商渠道卖货或者O2O引流卖货,再或者搭建一个产业平台,玩生态赋能。”
  • 错误2:数字化转型,错误理解为“从IT技术出发,打掉孤岛系统,沉淀通用能力,打通孤立数据,然后美其名曰‘建立敏捷性,数据驱动增长’”。

以上两个普遍现象,都不是转型的方向。

因为喻旭是研究消费服务市场的,从战略视角看,当前企业所处阶段,转型的关键点是:“从面向产品、渠道中心,转向面向客户为中心”。

这是由供需关系决定,供严重大于求后,企业的生存主权由企业向消费者转移。也就是,企业是否存活,最终由消费者说了算。

于是,传统企业做转型,重点是:从“产品、渠道中心”的此岸(AI- IS),过渡到“面向客户为中心”的彼岸(TO-BE)。

数字化、互联网+,必须要:指向从此案到彼岸的问题,否则就是“头痛医头,脚痛医脚”。

下面,接着回答问题。

企业转型,怎么转?

症状:误将“改进”当“变革”

喻旭又在苦思,到底用什么概念体系能解释转型?答案是“变革”,对,没错是“变革”

这里有两个概念要厘清“改进”和“变革”的区别:

  • 改进(Improvement):指日常性的运作优化,不涉及运作模式上的重大变化。
  • 变革(Transformation):一般用于企业/组织领域,指从当前状态(AS-IS)向目标状态(TO-BE)迁移,业务运作模式会发生变化。

当前,中国经济下行阶段,从80年代至今,中国企业没有真正意义上经历“穿越周期”。而,穿越周期,需要新的增长曲线,需要在“高速上换轮胎”。

这条曲线的迁移,不能靠“优化原曲线”,而是要做“曲线迁移”。

如下图:

前者,靠“管理式改进”,把事情做正确;

后者,靠“领导式变革”,即:做正确的事情!

企业严重低估了“转型”所需要的“变革”之范畴。只是利用技术做组织“改进”。

参考这两个定义,大概能理解为啥企业转型不成功啦!

一直以来,企业将关注点放在了工具上或者组织上,用“互联网+”“数字化”再或者“搭建一个电商团队”、“搭建一个用户运营中心”……

这些技术创新、管理创新,都是“改进式做法”。

因为我们完全低估了“转型”的牵扯面之广,阻碍之大。

那么正确的转型姿势是什么呢?往下看。

企业转型,转什么?

用怎样一句话来命题企业转型呢?针对喻旭所服务的消费、服务类企业,我给了如下定义:

“通过领导变革的方法,实现企业从产品中心、渠道中心,转向客户中心”。

这个定义,有两个关键:

1是,我们需要知道如何领导企业变革;

2是,如何做到以客户中心,并固化到企业的组织行为与文化中。

继续往下看。

关键1:

企业转型,如何领导变革?

有句话说“企业的强盛在管理,管理的强盛在变革,变革的成功在强大的变革领导力。”

按照领导变革的方法做指引,设计变革的体系,分为7步:

你问我,这7步怎么来的?喻旭不是牛人,不是我的发明创造,这是我结合《领导变革》一书,以及自己经验的总结。

每一步的解释如下:

1、营造紧迫感:识别和传达变革的紧迫性,确保所有利益相关者理解变革的必要性。

2、组建领导团队:建立一个由高层领导和关键利益相关者组成的变革领导团队。

3、设计变革愿景:明确变革的愿景和目标,确保它们与客户需求紧密相关,并能够激发组织内部的积极参与。

4、设计变革蓝图:设计变革的架构、路径、路标、节奏、项目、举措。

5、消除变革阻力:识别利益重新分配、工作习惯改变而带来的阻力和障碍,并制定策略来减轻或消除它们。

6、快速胜利:实施一些能够快速带来积极变化的项目,速赢,以增强信心并展示变革的效益。

7、推广变革成果:推广成功的变革实践,固化到组织行为,并成为组织文化的一部分。

哪一步最重要?

答案是第1步“营造紧迫感”。

因为“你永远也叫不醒一个装睡的人,哪怕你教他再多的方法和技术!

当前企业转型,不缺方法指引,最缺的是第1步“营造紧迫感”,这个占成功比重的50%。如果转型不成功,多半是你“不着急”,你还没穷到那份上。

不着急也就不重视,不会投入过多精力和资源。

再或者,领导着急,而中基层员工不急,上下两张皮,转型在中基层得不到响应。

太阳晒到屁股了,你却还在睡懒觉

我经常说:“最着急转型的企业,没钱没资源,想转却没条件转,但是,诸多具有垄断资源的央企、国企们,有条件转,却是怨声连天,在那叫疼。”一个穷养的,一个富养的。

在当前转型的企业里,诸多具有垄断资源与权力地位的央企、国企们,其转型压力不是来自市场外部压力,而是来自内部行政命令。

因为,即使不转型,也倒不了,员工的“铁饭碗”也丢不了,所以,并不急迫。企业从上到下都在“交差”,应付完事。

另外,转型真的很疼,谁都不愿意走出舒适区,尤其牵扯到部门与个人利益。

甚至,我觉得有垄断资源和权力的央、国企们,“数字化转型”不是当务之急。

最急迫的是如何“拿着金饭碗,能够要到饭”。

其核心命题,也许应该是“存量资源的利用效率以及变现”问题。如下图:

这里,喻旭不是在拉仇恨,只是我的所见、所想。

关于变革的7步法,大家可以去阅读《领导变革》一书。这里的具体内容,我在后续文章里讲解。

关键2:

企业转型,如何以客户为中心?

喻旭把它分为6步,如下图:

分为6步:

1、意图机制化:将面向客户为中心的发展意图,转换为执行机制;

2、机制场景化/流程化:将机制转化为日常工作的场景,进而形成端到端流程,刺透企业内外部专业分工的边界墙;

3、流程IT化:将流程固化到IT系统,让员工标准执行;

4、能力平台化:能力识别,解耦并下沉,实现标准化、服务化,高复用;

5、角色组织化:将流程的角色和权限,分配给组织岗位和人员,结构扁平化、网状化,决策前倾化,工作自主化;

6、改进持续化:搭建指标监控体系,利用PDCA持续优化客户中心体系;

关于这6个课题,我一一列举关键要素,如下表:

课题成功关键

1、意图机制化
建立客户为中心的市场驱动机制
1. 客户洞察:深入了解客户的需求、偏好和行为模式,通过市场调研、数据分析等手段收集信息。2. 客户参与:在产品设计、服务开发等环节,积极邀请客户参与,确保产品和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实际需求。3. 敏捷响应: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和客户需求,通过灵活的组织结构和流程,实现快速决策和执行。4. 价值创造:以客户价值为核心,不断创新产品和服务,提供超出客户期望的价值。5. 持续优化:基于客户反馈和市场表现,持续优化产品和服务,形成闭环的改进机制。

2、机制场景化/流程化
建立客户为中心的“端到端”流程
1. 客户洞察:深入理解客户需求,设计覆盖整个客户旅程的流程方案,确保流程的起点和终点均以客户需求为中心。2. 流程开发与集成:创建详细的流程文档,包括流程图和操作手册,并通过集成验证确保各环节无缝衔接,形成统一的工作流。3. 试点测试与优化:在受控环境中测试流程,收集数据和反馈,快速迭代优化流程设计,以确保其有效性和客户满意度。4. 全面推行与持续监控:通过培训、沟通和变革管理,确保流程在全组织中得到正确理解和执行,并建立监控机制跟踪流程绩效。5、成熟度评估与持续改进:定期评估流程成熟度,根据业务发展和客户需求的变化,不断调整和改进流程,以实现持续优化。

3、流程化IT化
建立客户为中心的信息架构
1. IT产品规划:流程固化为4A架构体系与开发路径、方式;2. IT产品建设:开发和整合技术平台和工具,以支持客户数据的收集、存储、处理和分析。3. 试点应用:在小范围内试点应用,收集客户反馈,识别问题和改进点。4. IT产品运营:基于客户反馈和市场变化,不断优化和升级系统功能。

4、能力平台化
建立客户为中心的能力架构
1、组建平台部门:统筹资源、构建能力体系,以支持跨部门协作和能力共享,确保组织能够快速适应并满足客户需求。2、识别与规划能力:借助业务架构(BA)梳理价值流,识别关键能力缺口,规划能力建设方案。3、能力建设:构建和强化中台能力,包括组织中台的标准化流程、共享服务,以及IT中台的数据集成、应用开发和技术支持。4、能力绩效评估:设立清晰的评估标准和关键绩效指标(KPIs),通过定期审查和数据分析来衡量能力建设的成果和影响。

5、角色组织化
建立客户为中心的分层决策模式
1. 确定决策层级:根据决策的影响范围和重要性,将决策分为战略、战术和操作层级,明确各层级的职责和权限。2. 制定决策标准:为每个层级制定清晰的决策标准和指导原则,确保决策与客户需求和组织目标一致。3. 授权与责任分配:在各层级上合理授权,使决策者有足够的灵活性快速响应客户需求,同时明确责任归属。4. 建立信息流通机制:确保客户数据和市场信息在不同层级间流通,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信息支持。5. 监控、评估与优化:设立监控机制,定期评估决策的效果,收集客户反馈,并根据评估结果不断优化决策流程。

6、改进持续化
建立客户为中心的迭代体系
1. 变革绩效监控:设立变革绩效指标,通过过程和结果监控,确保变革按计划执行,实时调整以应对实施中的偏差和挑战。2. PDCA循环应用:运用PDCA循环对变革进行持续改进,通过计划、执行、检查和行动的迭代过程,优化变革策略和执行效果。3. 绩效考核与激励:将变革目标与组织及个人绩效挂钩,通过考核和激励机制,如升职加薪,提高员工参与和推动变革的积极性。4. 持续沟通与资源投入:通过持续的内部沟通确保变革理念深入人心,同时保证必要的资源和能力投入,以支持变革的长期实施和适应市场变化的需要。

以上内容,是喻旭在观察与辅导企业转型的过程中的所看、所想。

喻旭从宏观视角上,给出了转型的定义、内涵、方向与框架,并提出转型不是“改进”而是变革。它依靠“领导式变革,而非“管理式改进

个人之言,欢迎指正。

You may also lik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