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旭:数字化不能延续信息化的做法

喻旭有个个人观点:信息化是“面向专业分工的、标准化流程的,搭建系统的过程”。而,数字化“是面向客户价值的、端到端的、自适应流程的,搭建系统的过程”。

前者,企业信息化过程,是以工业化为背景,其所依据的管理思想和假设,在当下的数字时代,已经失效。谈谈我的个人想法:

一、3大管理思想

首先,看看ERP、人力资源系统、财务系统这些信息系统背后依据3个核心的管理思想是什么?

1、专业分工论:提出者是“哲学家兼经济学家亚当·斯密”。他在《国富论》里,解释了他所谓的“劳动力分工的原则”。也就是“专职工人”会比“多面手工人”生产更多产品。

比如:在快餐店中,不同的员工负责不同的任务,如一位员工专门负责炸薯条,另一位员工负责烤肉,还有员工负责装配汉堡。这种分工使得每个员工都能熟练掌握自己的任务,提高了整体的工作效率和食品的质量。

2、流水线技术:提出者是“福特”,他将生产组装过程分解为一系列简单、重复的任务,一个人负责一个任务,并用流水线在不同工序中传递。

例如,汽车制造厂中的车身焊接、喷漆和组装过程都采用了类似的流水线作业方式。每个工人或机器只负责特定的任务,如焊接车身的某个部分,然后车身自动传送到下一个工作站进行喷漆,再传送到下一个工作站进行最终组装。这种方式不仅提高了生产效率,还减少了错误和延误。

3、管理分工论:提出者是“斯隆”,就像福特将亚当·斯密劳动分工的原则应用到生产上一样,斯隆将分工应用到管理上。斯隆通过创建小型、分散的部门,实现了管理的专业化和效率化。

比如: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可能会设有不同的产品部门,如手机、电脑和软件部门,同时还有专门的市场营销、财务和人力资源部门。每个部门都有其专业的团队和管理者,负责其职能领域的具体任务。

、专业分工的弊端

亚当·斯密的“专业分工”是将复杂工作分解,同时也将流程割裂为若干部门和人员同时工作,流程的活动很多是过度的控制、协调、制衡。

导致了“部门墙”、“孤立/局部的工作”、“标准而死板”、“层层决策效率低”、“灰色地带成本高”、“管理多,而真正做事的少”,这些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摩擦力。如下图:

、基于3大思想建设的信息系统,固化了弊端

信息化时代的信息系统,作为企业运营和管理的工具和平台,其实是企业的组织结构和管理理念、管理流程的映射与镜像。

1、专业分工的映射:信息系统通常包含多种模块和功能,每个模块通常由不同的团队或专业人员负责开发和维护。例如,人力资源信息系统可能由人力资源团队管理,而财务管理信息系统则由财务团队负责。

2、流水线的映射:信息系统支持企业流程的自动化和优化。在许多情况下,信息系统内部的流程可以看作是一种数字化的流水线,任务和数据在不同的系统模块之间流动,通过预设的规则和步骤自动进行处理。

3、管理分工的映射:信息系统提供了不同层级的访问权限和视图,允许管理层根据自己的角色和职责获取和管理信息。这反映了管理层级和分工,高层管理者可以查看整体的业务报告和关键绩效指标(KPIs),而中层和基层管理者则可能更专注于具体的操作和任务。

四、3大思想的假设前提逐渐失效

这些映射都基于固定的管理职能、标准的管理流程。它基于3个核心假设/前提:

1、标准化:因为中国的80年代改革开放,或者美国的50/60年代经济大萧条后快速恢复,供给严重小需求,企业必须依靠规模化制造/复制产品,来满足市场需求。而可复制的前提是“标准化”。

2、稳定性:市场环境相对稳定,需求可预测,变化不大。消费者还不富裕,没有那么多差异需求,同质产品就能满足市场,因此,企业运作流程非常稳定;

3、层级化:企业通过专业化分工,从一线生产、服务职能到后台管理职能,非常清晰的管理层级架构,能够帮助高效实现分工协作,满足高效、规模化生产需求;

数字化时代,处于VUCA环境下,供严重大于求,竞争激烈(内卷),不确定性强、事务变化周期短、消费者重新获得主权。专业分工和标准的作业流程(流水线)过去是优势,现在反而成为拖累。

五、数字化应对

1、需要”自适应专业的分工与标准的流程,因为僵化,反而难以适应快速变化的市场需求。企业需要流程根据环境自适应变化;

2、需要“面向客户价值”与“端到端”:高度专业化导致创新的缺乏,因为每个人都只关注自己的小部分任务,而不是整个产品或服务的大局。企业需要面向客户价值,建立端到端的全局流程视野。

3、需要“流程团队”:管理分工可能导致决策过程缓慢,因为需要多个层级的批准,错过了市场机会;企业需要从层级式、职能化的团队,转向依托面向客户的、全局视野的“流程团队”,他们需要被充分授权,借助数字化赋能后复合能力,以团队形式,而非分工割裂式的,面向客户敏捷运作。

4、需要“被授权”与“数字工具赋能”:官僚层级化问题,让管理者远离市场和消费者,产品和服务无法及时更新。企业需要将流程上的不同部门的职能岗,重新组合成“流程团队”。他们被充分授权,独立运作,根据市场和消费者情况自主决策。一部分中层经理将被压缩编制,并改变职能,从关注管理到关注赋能/引导,层级化被打破。企业变得更敏捷。

所以,喻旭说啊,信息化时代是“面向专业分工的标准化流程,搭建系统的过程”,在当下时代已经失效了。于是,我提出数字化时代“是面向客户价值的、端到端的、自适应流程,搭建系统的过程”。里面几个关键点:客户价值、端到端、自适应。我会在后面文章里谈谈自己想法。

关注:喻旭 公众号关注:喻旭 个人号

You may also lik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