互联网+对交通系统的冲击理解,嗒嗒巴士/专车/如约巴士
接受广州电视台关于近期交通系统受互联网影响的问题。定制公交的兴起与之前的专车在商业模式上都是承接互联网+背景的。
问题1:你觉得对这些陆续出现的新事物是体现了哪些市场需求?
(1)逆城市化的趋势和城市CBD发展过于集中导致。“睡城”这个概念,大家不陌生。代表了居住和工作分离的现状,居住一个城,睡觉一个城。城与城之间的交通自然成了问题。围绕在中心城区周边的郊区居住需求是零散的,如:北京的燕郊、通州。广州的番禺、花都、萝岗,居住楼盘都零散地分布在城区周边。于是,C端呈现出个性化、碎片化特征,原有的“大而统”公交系统难以满足这类需求。也体现了中心化的集中式与碎片化需求的冲突。定制化C2B模式,应运而生。如:嗒嗒巴士、如约巴士、顺风车等;
(2)用户根本需求没有被满足。用户的根本需求没有变,即“方便、快捷、舒适、实惠”,
- 方便:大型楼盘或者城中村特别多,坐车确实不方便;
- 快捷:中间来回换乘,浪费的是时间更是生命;
- 舒适:挤得连站得位置都没有,更别提舒适;
- 实惠:换乘导致效率低,自然价格也不会便宜。(政府补贴的除外)到城区上班要起得早。
问题2:给当下的城市交通市场会带来哪些变化?甚至管理上的难题?
互联网在交通行业的应用,首先,解决了”供给方“和”需求方“的信息不对称问题。碎片需求,是一个长尾需求,需求零散但汇总起来也具备可观的规模。但问题是,移动互联网出现前,这类碎片需求难以获取,要么是获取不到,要么是获取成本高导致入不敷出。但现在,移动互联网可以让碎片需求集中化和并且快速传播裂变式发展用户。如:利用移动端的LBS,查找附近,以及搜索附近,打通的用户提交需求,搜索周边类似需求,和供给方汇总需求提供方案,两者间的信息不对称被打通。又如:利用分享和转发,可以在身边找到类似需求的人,快速传播应用方案,让更多人参与。
其次:解决了信任机制不健全的问题。互联网上消费,看不到摸不到,信任成了问题。服务也是如此。如,我们购物会先看评价和销量,服务看大众点评。神州专车为代表的自营模式,司机和车都是自有,解决了安全信任问题。而Uber优步模式的纯平台商,利用司机评价也解决了这个问题。除此,我们还能看到用户关心的舒适和服务问题。那么,这个是在传统公交系统上所看不到的。
另外,解决了价格贵的问题。互联网的免费思维,羊毛出在猪身上,并不靠单一的交乘服务来盈利,交乘只是引流聚粉的手段,而盈利靠汽车后市场,或者依靠根据人群位置推荐其他商家广告收取广告费方式来盈利,因此,坐车可以很便宜。尤其是,用户习惯培育期,更是大把的钞票往里贴。这又是传统的垄断行为的交通公司和出租车公司所不具备的。
互联网是,外行打击内行。凡是有用户痛点的地方,凡是有高毛利的地方,凡是有中心化的地方,都会被颠覆。尤其是出租车的痛点(舒适性问题、服务问题、价格问题)更加突出。专车一旦降价,必然会和出租车直面冲突。
问题3:要接纳新事物,让我们城市交通服务的健康发展,需要注意些什么?
互联网之下,去中心化是未来趋势。健康发展前提,是理解出租车和公交两大系统背后的本质问题:
- 专车是出租车的升级需求,是由于出租车长期的垄断暴力,缺乏竞争所导致;车辆差、近的不拉,远的不去,车内异味重,司机素质参差不齐,费用高;这些痛点,你不满足,就让互联网+打车(中高端)=专车,来帮你满足。
- 定制巴士是公共交通(地铁/巴士)的补充。公共交通(地铁/巴士)解决的是节点处集中人流问题,而定制巴士解决碎片化的一站化的需求。
我们知道,需求到一定程度上会裂别,吃的、穿的都是如此。那么,作为城市交通的管控机构,要认识到大而全时代已经过去,开始要引导分化需求。引导是关键,而不是打压或者阻止。天猫冲击百货,谁会去打击天猫呢?京东冲击电脑城,谁会去打击京东呢?那么,政府服务机构要做的,包括:
1、以区隔定位为基础,引入竞争。出租车和专车直面竞争,虽然满足了出行需求,以及打击行业垄断和暴利,引起行业反思,但长远看不利于社会稳定问题。必须,要给不同工具不同定位,在不同定位上,引入竞争,避免眉毛胡子一把抓,求大求全的问题。
2、制定行业标准。不同的区隔区间,给予不同的基础服务标准和收费参考标准,让大家竞争更加良性。老百姓享受服务更加放心。
3、打破利益格局,鼓励竞争。尤其出租车行业存在的顽固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