电商缺人才,需要社会用力建立三大机制
每每和广州深圳东莞一带做电子商务相关业务的朋友谈起招人问题,大家都感概“人难招”。近些年,电子商务的蓬勃发展,对应的是人才供给的不足。在今年5月30日的中国电子商务大会上,艾瑞咨询集团副总裁黄嘉骊表示,传统企业将会成为未来电子商务主流的参与主体,而决定电商行业发展最核心的因素是人才。更是,有消息称未来我国电子商务人才缺口将达500万。
如果说以往的电子商务人才,仅仅是懂开个淘宝店,这些人才仅仅需要懂商务运营即可。那么随着日后独立的B2C平台增多,复合型人才更为迫切,而又显得稀缺,。电子商务实质是“网络零售”,那么需要的人懂“网络”,又懂“零售”,并且随着队伍加大,还要懂得管理。在第七届艾瑞年度高峰会议上,艾瑞电商咨询中心傅志勇先生也谈到当下几大主流网络商家,其发展得好都离不开管理问题,比如七格格“视觉上非常好,但根本问题是管理,团队留不住”,并且强调管理方法的重要——“有道无术,术可修。有术无道,止于道。”
在目前企业开展电商的人才问题上,企业往往分以下做法:
1、招人:不管是是通过招聘网站还是猎头公司。“去年我们得到的统计数字说,电子商务行业每年需要50万人,而如今人越来越贵,越来越缺,招揽人才已经成了CEO的重要工作。”亿邦动力网CEO郑敏说道。
2、员工培训。“小县城里确实很难招到人,只好把自己的亲戚送去北京培训了半年,才能凑合上任。”某B2B网站负责人。但做电商不是一两个人的事情,需要的是整个团队,整个团队的从零开始培训,费用过高,时间过长。
3、请第三方代运营。直接找第三方代运营公司,这是目前比较普遍做法,有的企业看到合适的代运营人才,还会反挖。
因为人才的紧缺,也导致电商人才在企业间跳动频繁,薪水也是越来越高。当然,这是物以稀为贵的正常现象。
但如何解决人才紧缺的问题才是根本。三大机制,需要从全社会用力。
机制1:能力培养机制
打造社会需要的人才,先要知道“需要”,然后根据需要来建立“能力”,可以通过以下4步:
1、企业人才需求调研:企业需要怎样的人才?人才的标准是什么?
2、人才标准量化:这些标准如何量化?通过怎样的方式来测量?
3、人才标准的培训体系:各个标准对应的能力分布,以及这些能力的达成手段?
4、人才能力的检测手段:怎样判断能力达标,通过怎样方式来检测?
搭建这样的机制,最合适的是公共服务机构连同用人企业、咨询服务机构、大学以及培训服务机构联合完成。
机制2:人才供给机制
1、高校:高校培养的更多是技术性服务人才,侧重于某一方面,而忽视管理、金融、商务法律等复合型人才培养。这也是复合型人才更加稀缺的原因。另外,我们上过大学的都知道,本科和硕士相比大专技校来说,更多培养的是思想和眼界,在实操技能方面不如技校或者专科学生,因此,这类人在社会上的理论到实践的转化需要1-2年时间。再者,高校的教学与实践脱节,这也是我们经常遇到的问题。如何将学习实践结合,仍是今天的一个困难话题。
2、社会培训机构的补充:电子商务人才紧缺,很多商家嗅到商机,也开始了电子商务培训课程,电子商务认证也有很多。但课程真的有效吗?这一套培训体系是否符合要求?培训机构的资质健全吗?在鼓励培训机构大力发展的时候,我们也需要一套机制来有效质量控制。指望企业(比如淘宝大学)帮忙建立培训机制还不够,如果政府机构能够出面,利用独有资源和影响力,从全社会着手搭建,那么效果会更好。
3、企业自身:以点带面,从一个核心人才出发,带动其他人提升。这个核心人才,如果难招,可以请第三方公司顾问完成。卡一电商的“组建部门顾问服务”,便提供这样的服务。帮助企业从无到有,设计岗位,招聘人员,培训人员,实践,最后移交,一系列服务。
机制3:“高校、培训结构、企业”沟通机制问题
一个供给方,一个需求方,只有加大信息沟通,才能打造出相互匹配的人才队伍。否则又是“闭门造车”。你做的,我用不了。有专家说:“高校课程的实践环节与企业需求脱节。许多高校仅仅设立了一个简单的电子商务实验室,学生无法亲身体验和实际操作,理论和实践难以结合,培养的学生只会动口,不会动手,难以适应企业的需要,造成企业无法找到合适的电子商务人才。”也许,电子商务服务公司(如:咨询、代运营)能够扮演桥梁角色。
合理的人才培养体系、供给机制(高校、社会机构、企业自身)、供需方的沟通机制,一个不可缺。解决这个才是根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