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旭:如何做商业环境分析?(第2期)

这是《喻旭说:我是怎样做商业规划的?》系列文章,第2期。上一期,我介绍了规划与策划的区别,规划是基于框架主义、机械主义,并且我将规划分为顶层设计、业务设计、IT设计、组织设计四个层面。那么,本次我们就来谈谈顶层设计。本期,具体说说如何做外部分析,包括:产业、市场和用户分析。

一、开启航行

假如我们来到大航海时代,皇帝派你出海去探险,从欧洲出发绕过非洲好望角,继续向前发现新大陆,这时候你会想些什么呢?2个选项:

1、 出海探险这件事可不可行?

2、 我该怎么规划行驶路线?

出于人身安全的第一考虑,大多数人首先会想到“1”,也就是可行性如何?

那么,关于可不可行,在不刻意学习的情况下,你会按照怎样的逻辑展开思考呢?

其实,仔细搜索下你的思考逻辑,无外乎:

  • 这段时间的天气如何?距离有多远?
  • 航海技术做到什么程度?自身船员能力如何?
  • 船的结构抗风浪能力如何?我们储备的物资能够航行多远?
  • 有没有出海先例?他们是怎样对抗海洋上的恶劣环境的?
  • 万一船只损坏、船员生病应该如何应对呢?这次出行能有多大收获呢?

等等这些。

其实,在对抗未知的海洋的时候,我们本能意识地就开始了规划程序。

二、顶层规划思维

就像面向大海的巨浪,规划本质是对抗不确定性,希望将不确定的风险降到最低。由此,我们可以引申开来:

一个人具备顶层设计的框架思维,是做任何不确定性事务的基本素质,不仅涵盖:商业类规划、房屋类规划、人生规划、旅行规划等等,其实都是可以适用的。而,我们现在要做的是,能否从人们本能的、经验的意识思考中,找到通用的分析框架呢?

现在我们回顾航海场景下的思考要素,现在要做的就是将刚才碎片的思维结构化,其中:

  • 天气、距离、技术,我们叫他们“外部分析”。(如下图的1“外部诊断”)
  • 有没有出海先例,别人是怎么做的,这就做“标杆分析”,(如下图的1-标杆研究)
  • 我们的船员航海能力与船的抗风浪能力,这属于“内部分析”,(如下图的2“内部诊断”)
  • 船只损坏、船员生病如何应对,这属于“可行性的风险预判”,如下图的3“可行性-风险评估”
  • 这次出行能有多大收获呢?这属于“可行性机会判断”,如下图的3“可行性-机会评估”,

下图描述了整个规划逻辑。

总归下来,其实就是要知道:

为了做成这件事情,都需要哪些条件呢?

我们具不具备这个条件呢?

预期收益有多大?

中间产生的风险,我们做好应对准备了吗?

这便是我们做顶层设计的“前提式条件思维”,有了这个前提,然后再去思考该怎么规划的问题。

三、项目举例

2017年,我接到机场协会的一个委托项目,项目想在全国建一个贵宾服务的网络平台,我便用了上图中1/2/3的方法判断这个网络平台的可行性。项目里:

  • 1、外部诊断:产业环境分析
  • 输入:市场的成熟度、市场结构分布、竞争关系、竞争对象分析
  • 输出:机会和威胁

为什么要做产业环境的分析呢?因为环境是不确定性,动态的,无论如何,组织都无法脱离环境影响,独立生存,企业是在环境的物竞天择的机制下生存的,比如:国家发布十二五规划给出产业的各种引导政策、比如技术影响,从互联网、移动互联网到人工智能,比如,国家经济从追求高速到高质量发展等等,这些因素都会对企业发展造成机会和制约,提醒企业拥抱机会,回避潜在风险。

那么,我们该如何分析产业环境呢?

举例:

本次项目里,我主要使用的是“PEST”模型(政治、经济、社会、技术)来分析机场贵宾服务所面临的环境威胁和机会。

项目中间的分析过程我就不介绍了,最后,我得出结论,贵宾服务的平台化,其机会是大于风险的。记住,机会和威胁是做外部分析的输出内容。如下图:

  • 2、外部诊断:市场分析
  • 输入:市场的成熟度、市场结构分布、竞争关系、竞争对象分析
  • 输出:机会和威胁

如果产业分析偏中观,那么市场分析就更加聚焦于市场发展与竞争关系的梳理。它是通过对市场的成熟度、市场结构分布、竞争关系、竞争对象的单个分析,找到市场的机会和威胁。

举例:我做的机场贵宾服务平台,它面向商旅客户的出行市场,以及未来需要竞争与合作的出行平台市场。

我从行业成熟度、市场结构、竞争关系、竞争对象四个方面进行分析。

(1)行业成熟度的分析

我习惯使用成熟度(AMC)模型,这个模型致力于客观呈现产品/应用发展进程,描述产业/市场发展阶段。该模型通过市场中对于产品/应用的认可度来描述产业/市场发展的成熟度。如下图:

(2)市场结构的分析

我习惯用战略之父迈克尔.波特的价值链分析模型,将产业的上游、下游以及职能支撑单元,通过一个生态视图进行展现,清晰明了。

(3)竞争关系分析

关于竞争关系,较常使用5力模型(竞争者、供方、买方、替代品、潜在进入者)分析产业的竞争分布。由此,找到未来主要竞争对象以及可能的合作对象。

(4)竞争对象拆解

按照竞争类型分布,依次按照不同类型的竞争对象,从:经营状况(规模、产品、服务布局)、发展策略、价值链分布以及资源与能力5个维度,进行详细分析,并利用SWOT模型,总结其优势、劣势,以及对我们的竞争和威胁。如下图:

  • 3、外部诊断:用户分析
  • 输入:目标客群的人口属性、地理属性、心里属性、行为属性、需求属性、价值属性
  • 输出:机会和威胁

关于客户分析,主要分两类:

  • 第一类:描述目标客群的分析,我们在做市场营销规划的时候,通常会用STP模型(市场人群细分、选择适当的市场目标和定位)帮助定位,此时,我们在筛选客群的时候就需要从人口、地理、心理、行为、需求和价值几个维度对客户进行画像分析。
  • 第二类:基于价值导向的分析,主要围绕客户运营过程中的分析,帮助优化客户体验、提升客单、复购,推广效率,为企业创造营收。

如下图:

在本项目中,我主要是针对机场客户、在线客户以及新族群展开分析,从消费人群人口画像、行为、投诉、期望方面,找到平台面对的机会与威胁。如下图:

举例:Z世代人群的画像

以上,我们对产业、市场和用户做了分析,这仅局限在外部诊断方面,你会发现整个过程充满了结构和推理。通过本篇文章,我想告诉你规划其实就是“机械观”“经验观”,充满了经验模型,但并不是要你死记这些模型。

  • 机械观:规划过程就是从一级框架到二级框架,三级框架层层展开,框架就是模型,这里并不是要让你死记硬背这些模型,然后机械式的套用,而是提倡灵活使用。模型维度很多,应用场景很多,在机械刻板之上,我们更应该发挥创造性和灵活性,如:据实际项目需要,寻找更为适配的模型,或者创造性的优化模型,提出新的维度。这样才能发挥机械论的作用。
  • 经验观:任何模型都是经验的总结,但经验有其适用条件,不能概括所有,所以真正的高手善于发现模型使用的前提和约束条件,也就是你要知道满足何种前提,模型才能有效使用。比如:我经常说马斯洛需求层次模型(生理、安全、社交、被尊重、自我实现)难以解释玩手机、打游戏、抽烟、酗酒这类“上瘾需求”。所以,经验有其适用前提,不能生搬硬套,模型便是如此,它只提供了一个思考框架,应该结合现实场景灵活使用才是真。

在下一期,我会介绍《外部分析:如何做标杆案例研究》,它非常关键,从标杆分析,可以帮助我们找到KSF(关键的成功要素),有了KSF关键要素,我们便有了坐标参考系。再做内部分析的时候,我们才能找到与标杆的差距,继而开展后续规划。我们下节见。

喻旭著作,清华大学出版

关注:喻旭 公众号关注:喻旭 个人号

You may also lik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