喻旭:先人性化转型,再数字化转型

喻旭提醒:如果企业的“人性化”做得好,那么 “数字化”会加速、放大企业的人性化,让客户感觉到被认同、被尊重和被关怀。但是,但是,但是,如果企业的“人性化”做得不好,那么“数字化”同样会放大企业的“冰冷”,会加大对企业品牌的危害。

成功的“人性化”故事

故事1:5瓶水

喻旭在做数字化项目时候,经常会住酒店。但印象最深的一次,不是万豪,不是喜来登,而是“宜必思”酒店。不是因为酒店的环境设施,也不是送餐机器人、小程序,在线预订等数字设施,而是因为“5瓶水”。

那一次,12月份大冬天,我从广州飞北京做大兴机场项目,在北京呆了2个月,某一天回到酒店,看到桌面放了“5瓶水”,让我非常感动。因为,打扫房间的大姐,看到我喝水比较多,一次性放了5瓶,她有心啦!另外,有时候,我白天在酒店做方案,她还会和我聊天,给我很多北京冬天的防寒建议,甚至聊到过年孝敬父母话题。是的,就是因为多出的5瓶水和大姐关心,就是这样一件件小事,让我感动。从此,我喜欢上了这家酒店。

故事2:1根烟

我在广州长期会在一家早餐店吃肠粉,不是因为店里的现代化设施或者口味,而是因为老板的“1根烟”。

“来了。”

“是的。”

“来,抽一根。”

每次到店里,老板会给我第一根烟。哪怕是老板很忙,忙完后,也不忘递一根过来,还和我聊聊家常。虽然,我现在戒烟了,但我仍然在这家店里吃早餐。我喜欢上了这家店的“人性化”。

缺少“人性化”只会消耗品牌信任

当前,很多企业一边在积极塑造品牌,一边因为缺少“人性化”服务自毁品牌。

现象1:“百度”外呼的电话

“先生,我们是百度的,你是否需要做百度广告投放。”

“不用,请你把我拉入百度的黑名单,不要再打来了。”

“不好意思,我们只是标准化流程,上级安排每天外呼量,我们也没办法。”

现象2:“平安银行”外呼电话

“先生,我们是平安银行,经过审核,你符合我们银行的优质客户要求,现在我们为你提供一笔20万的贷款……”。

“不用,你们实在有些过分,不要再打来了!”

“不好意思,我们只是标准化流程,上级安排每天外呼量,我们也没办法。”

可是,无论你怎么生气,第二天,又打来了。

在销售导向的企业里,消费者在销售人员眼里只是“韭菜”,他们为了完成业绩,丝毫不会考虑消费者的喜好。

百度们、平安们长期积累的品牌形象,正在被这些没有人性化的服务给摧毁。他们一边建设品牌信任和好感,一边却又自毁长城,而且摧毁的速度超过建设速度。

我们对品牌的印象来自触点印象的积累。而百度们、平安们,在诸多全旅程触点中,一半都被“垃圾电话”这类负面触点印象占用,实在可惜。

更何况,企业自认为的品牌好感也在失效。科利尔战略咨询公司(Clear)发布报告称,50%的消费者不会对品牌宣传信以为真,32%的消费者则表示对品牌的不信任感上升。在千禧一代后面出生的Z世代,对品牌的忠诚度和信任感更低。

数字化加大了客户主权,消费者有了更多选择权和信息透明权,企业当务之急是“加大触点人性化建设,其次才是数字化建设。”

“人性化”引导“数字化”

最近,喻旭在给白云机场商旅公司做数字化转型项目,我始终强调“先做人性化服务,再做数字化转型”。数字化不是目的,只是手段。当前,企业都有一个怪现象,就是始终在追求“变化”,从“互联网+”到“新零售”再到“数字化”,现在又是“智能化”,始终在不停追赶变化。而为什么我们不多花点时间在“不变”的部分呢?什么不变?“消费者对人性化服务的渴望”始终不变。消费者对“更好、更快、更愉悦”的需求始终没有变,这要求我们提供“人性化”服务。

4大维度,构建企业人性化

这里,喻旭提出“品牌、体验、服务、销售”4大人性化构建。

首先,品牌人性化,重点是品牌IP化,打造“人性印象”,借助IP与消费者形成价值观共鸣,帮助消费者获得“身份认同”。比如:Supreme的狂热粉丝,Nike的粉丝,哈雷摩托的粉丝,他们喜欢品牌的价值观。又比如:江小白,通过具象化的人物和图文媒介,传递了20-30岁男孩的寂寞特性,引发共鸣。“其实,我不是对品牌忠诚,我是对人忠诚。”

其次,体验的人性化,重点是打造“意义型体验”,它是意义和目的驱动的体验构建。Airbnb提供的梵高IP房间,以及阿尔卑斯山上的缆车房间,他迎合客户的并不是“安全、舒适、温暖”而是旅行的意义,也就是体验当地人文,“住在大山间、活在人情里”。

接着,服务的人性化,重点是打造更短时间、更短路径、更少决策的消费体验。比如:三只松鼠,提供的开箱器、垃圾袋、湿纸巾,为客户享受美食提供各种便利手段。

最后,销售的人性化,重点是IP型导购的打造。企业需要帮助销售人员、服务人员和客户之间建立感情的纽带,提升消费者对销售人员的“人性印象”。目前,很多企业搭建了“内容中台”,将内容提供给销售员工,让他们“一键转发”,甚至采取“分享排行榜”这类游戏化激励手段,鼓励员工向客户、朋友去分享公司新闻、公司活动、公司产品,其实,这样的分享转发,只是停留在表面形式,销售人员对这些内容没有任何思考,也没有任何个性化的情感属性,缺少“情感性、关怀性的互动”,他们的想法是,只要多分享,能拿高积分和高奖励就行。很多企业问“喻旭老师,我们办的社群,粉丝不活跃”,我想这就是答案之一。

人性化是1,数字化是后面的0

喻旭一再说:“信息化,是标准化流程的固化过程;数字化是基于实时数据驱动的,面向环境变化的自适应流程建设过程。

可悲的是,当前大多数企业所谓的“数字化”其实都是“中台上构建信息化的过程,也就是基于中台的固化标准流程的过程”,其实是“伪数字化”。

喻旭提醒:如果企业的“人性化”做得很好,那么“基于固化流程的数字化”过程没问题,他会加速、放大企业的人性化,让客户感觉到被认同、被尊重和被关怀。

但是,但是,但是,如果企业的“人性化”做得不好,那么“数字化”同样会放大企业的“冰冷”,会加大对企业品牌的危害。就像前面提到的百度们和平安们。

关注:喻旭 公众号关注:喻旭 个人号

You may also lik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