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集 | 不积极拥抱变化,就只能淘汰出局

导读:疫情让立派集团的经营雪上加霜,但经过半年的数字化转型,立派从一无所知开始,不断摸索反思,逐步走向正轨并扭亏为盈…

傍晚,张董来到珠江边上,停下车,点上一支烟,望着无尽的江水,满脸尽是焦虑。

此时正值12月末的广州,冬意来临,相比北方的干冷,这里满是湿冷,冷到骨头里更冷到心里。

他深深地叹口气,自问,这几年到底怎么了?他甚至不敢直视今年的营收报表,也不想去看,因为再次下滑的业绩已在他的意料之中。

张董是立派集团的创始人,从创立公司到现在已经走过了21年。立牌集团是一家从事服装设计和销售的企业,年营业额达到3.9亿。但公司营收从2018年开始下滑,他原本以为2018年的下滑只是市场偶然,没想到却是起点,一直延续到2020年,尤其是2020年突如其来的疫情更是给了他当头一棒。望着眼下门可罗雀的门店,一面是每月高额租金和人工开支的压力,一面是养活近千个家庭、保住员工饭碗的责任。

此时此刻,张董很迷茫。他倒吸一口凉气,希望这口凉气能够抑制住他心中的燥热情绪,减轻他的压力,哪怕一秒钟也好。他试图让自己恢复平静,他需要快速进入思考。

他自言自语道:“接下来该何去何从?是什么导致了现在的局面?”是的,遭遇业绩下滑的企业何止立派公司一家,但它们都有一个共同特点:没有积极拥抱变化,死守过去的成功不放。

而就在他们“死守”的同时,更多的新商业、新势力在快速崛起,它们积极拥抱数字化,正在打开一幅崭新的局面。

张董凭借自己多年练出的敏锐商业嗅觉,觉得当下困境绝非寻常。

于是,他拨通了老朋友刘总的电话。刘总是做商业策划的,对市场上的变化有一定的洞察,这也是张董找他的原因。

不知不觉,电话聊了半个小时,电话里刘总的声音让张董的心情有了片刻平静。从沟通中,张董大概知道了这些年外部市场发生了急剧变化,而自己却浑然不觉,尤其这次疫情加速了公司业绩下滑。但某种意义上说,他也要感谢疫情,给他浇了一盆冷水,让他彻底清醒过来。

“嗯,是时候开始转型了!”

立派公司从2018年开始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困难。其实,遇到类似困难的并不止它一家,近年来,国内许多商业企业不断出现经营问题。

尤其在2014年到2018年这段时间,频频爆出“被收购”“退市”“退出中国”这些关键词,像百丽鞋业、大润发、家乐福、麦德龙,这些伴随了一代人成长的商业品牌。

我们不禁感叹,这段时间到底发生了什么,是什么鸿沟让它们难以逾越,它们做错了什么吗?首先是一代“鞋王”百丽的跌落:

2004年,“百丽女鞋”荣列全国市场同类产品销售额第一,市场占有率第一;2007年5月23日,百丽国际在香港成功上市,市值600多亿港元;2013年,公司市值超过1500亿港元,一度成为中国最大的鞋履零售商;

可是,谁也没想到,2017年7月27日下午,“一代鞋王”正式宣布退出香港联合交易所,而创始人选择卖掉自己所持的全部股份。

接着,家乐福中国卖身苏宁,麦德龙中国出售给物美。在低迷的现实下,从2016年开始,传统商业纷纷谋求转型出路。“数字化”进入我们的视野,那么“数字化”真的有效吗?在国家大力推动“数字化转型”的时候,绝大多数企业仍然选择观望和谨慎。此时,市场需要成功案例提振信心,使其成为转型的“领头羊”。

这里,一定要提另一个商业巨头–大润发,曾号称“19年不关一家店”。在2017年年末,阿里巴巴斥资224亿港元正式收购大润发的母公司高鑫零售,持有其36.16%的股份。

2018年年初,高鑫零售董事、大润发创始人辞职,大润发6名高层先后离职。经历了这么一场变革,大家开始关注,大润发与阿里的合作,究竟能碰撞出怎样的火花?或者说,数字化能否成为企业转型的关键“抓手”呢?如果成功,该样板就能复制给中国其他一些亟待转型的企业。

事实证明,大润发的数字化改造取得了不错的成绩:2019年财报显示,大润发母公司高鑫零售2019年的总营业收入为1018.68亿元,同比增长0.5%,归属母公司净利润为28.34亿元,同比增长14.4%。可以说双双超出预期!

关于数字化转型话题,上到国家的大力推动,下到成功的商业实践证明:传统商业的成功要素难以适应当下的市场要求,数字化是发展转型、创造生机的重要“抓手”。

那么,这个市场到底发生了什么变化?面对数字化浪潮,立派公司又将做出什么重大改革呢?(且听下回分解)

关注:喻旭 公众号关注:喻旭 个人号

You may also like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