附:中小企业数字转型《IT实施手册》

(一)业务咨询,双方达成业务理解的共识

1、宏观面:理解数字化转型

要求合作双方懂得商业数字化的进程、本质、概念和未来图景(如:市场规模、趋势、消费转变、技术革新)、当前创新的场景类型、云计算、大数据、中台概念与应用等。

2、中观面:理解行业数字化

理解公司所在行业的最佳实践,以及其数字化特征,包括:主流数字化模式、市场打法、运营方法、数字化场景,以及同行企业在实施数字化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应对方法等。

3、微观面:达成企业自身数字化的共识

(1)对自身问题与条件现状的理解:IT公司要能够清楚了解委托公司的自身痛点、数字化目标、业务场景、解决程度,资源和能力现状,并且双方要达成共识,因为这是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基础条件。这对IT公司来说是个考验,他需要具备市场研究的方法,能够快速挖掘委托公司的痛点所在,能够去伪求真找到真正关键的问题,并认清问题本质;

(2)达成业务方案共识:合作双方要共同描绘基于公司痛点的业务实现方案,设计出能落地的业务模式;

(3)达成实施目标、路径与举措的共识:双方能够共同认可未来数字化的目标、实施的思路与路径,尤其是第一步该如何迈出;

(4)达成业务场景的共识:能够将规划思路通过可视化、故事化的方式进行表述,如:战略地图、体验地图、业务蓝图、系统蓝图,帮助双方更好地理解转型的方案。

以上,宏观与中观面的数字化是基于外部现状的理解,可以参考本书的第三章内容。而关于微观面的企业自身的理解,需要诊断、探索与创新,合作双方可利用本书第四章介绍的“共创工具”,找准关键问题、深挖本质并对症下药,达成合作的基础共识。因此,合作双方在开展IT实施之前,开展业务共创、搭建对话机制就显得更加必要。

(二)预期约束,提供SOW工作说明书

SOW工作说明书作为签约合同的附件,用来约束大家的项目范围与预期。内容如下:

1、确定合作框架、目标与范围

(1)合作框架制定:共创先导,精益开发。即,在系统开发之前要开展业务共创,达成共识;在开发过程中,面向“核心基础功能”,采取“最小化原型”的开发模式,以绩效为导向进行功能检验,根据反馈结果快速迭代优化;

(2)项目目标制定:包含客户战略目标、业务目标、本次项目的实施目标;

(3)工作范围界定:从业务层(描述项目覆盖的业务范围)、系统层(描述业务相关的系统范围和集成关系)和支撑保障层(描述基础设施建设,以及项目开展的支撑保障工作),3个方面进行范围分析。

2、确定建设方案

(1)业务层规划:从消费者角色描述智慧购物场景、从运营者角色描述智慧运营场景,以及从管理者角色描述智慧管理、智慧决策场景;

(2)系统层规划:描述匹配业务策略所需要的关键系统能力,如:全渠道触达、无缝交易、数据驱动运营,并根据各能力模块描述客户获益、业务架构、功能架构、与委托方现有系统集成关系(系统衔接、系统接口、数据交换、数据迁移范围)、部署模式、该模块实施的关键问题和建议;

(3)支撑保障层规划:描述基础设施保障措施(如:容灾、安全、IT服务、运维等)、项目管理保障措施、委托方数字化变革的管理保障措施、以及新系统在公司推广执行的保障措施。

3、产品交付标准

交付产品的形态、端口描述。

4、验收标准与责任厘清

描述系统验收流程与机制,以及出现交付误差的情况下,责任划分机制。

5、合作报价

根据合作的基础产品、交付人天、以及毛利率,进行商业报价。

6、项目投入与沟通

制定项目的开展周期、项目开展的详细计划、项目实施团队、项目日常的沟通机制。

(三)范围界定,提供PRD需求规格说明书

PRD需求规格说明书在完成签约,IT合作方进场后出现,更详尽的展现本次项目内容,包括:业务分析、目标设定、业务设计3块内容,如下:

1、业务分析

(1)诉求分析:分析委托方的业务痛点,明确需求应用场景和受众群体;

(2)业务分析:分析委托方的现有整体及各子系统业务流程、整改和优化方向及意图;

(3)竞品分析:分析竞品的系统应用场景、功能、业务流程;

(4)资源分析:分析委托方的现有系统、对接系统清单、业务资源;

(5)业务范围规划:根据委托方的需求、项目周期,规划出合理且有效的业务需求范围;

(6)验收标准:详细划定项目收尾阶段所需交付并验收的资料、代码等交付文档,以及相应的验收标准。

2、目标设定

(1)业务目标描述:从项目整体上描述业务目标、项目范围;

(2)产品形态确认:各系统模块的产品形态(IOS、安卓、web等),需经由委托方确认。

3、业务设计

(1)详细业务场景分析:按照5W+1H分析法,梳理业务场景,场景内容包括:对象 (What,什么事情)、场所 (Where,什么地点)、时间(When,什么时候)、人员 (Who,用户角色)、为什么(Why,原因)、方式 (How,如何),以可视化流程进行展现;

(2)优化后流程:根据业务场景,对现有业务流程进行快速分解组合,找出流程最优解;

(3)功能清单:根据业务需求,整理功能清单;

(4)页面描述:详细描述页面各板块、按钮功能以及页面中的需求重点;

(5)功能描述:详细描述模块中各功能点的核心规则、判定条件、操作流程等;

(6)产品迭代规划:根据项目周期和条件,合理规划并安排产品优化、迭代优先级和周期。

(四)产品交付:系统原型、开发到上线

1、系统原型设计

(1)界面布局:基于页面元素、页面重点功能的特性进行页面框架的设计,设计出逻辑严谨的、标准的、易用性强的原型界面;

(2)用户交互:基于业务流程、参与角色、业务节点特性进行交互设计,设计出符合交互原理的、用户体验度好的交互方案和流程;

(3)规则描述:编写业务规则,包含但不限于业务逻辑、制约条件、前置条件。

2、系统评审

(1)设计评审:IT项目团队对整个系统进行初步评审;

(2)测试评审:测试人员编写测试用例,共同参与系统测试,并根据测试结果提出相应优化和解决方案;

(3)UI评审:IT项目团队配合UI人员进行前端设计效果图和页面交互的评审。

3、开发管理

(1)系统开发:项目开发人员根据系统原型,需求进行功能开发;

(2)迭代管理:根据最小化原型上线原则,对后续变更的功能进行控制(新增、修改、删减),并进行需求排期,并且迭代计划需要项目合作双方知会沟通;

(3)需求答疑:开发过程中,对委托方的需求疑问,IT公司要及时解答;

(4)变更管理:开发过程中,委托方临时变更需求的情况,双方合理评估变更工作量,管控变更范围,规划版本,并按照商务合同中的需求变更条款,补充工单、留存记录,用于可能新增的工作量结算。

4、验收上线

(1)系统验收:按照验收流程,委托方对研发交付项目进行测试验收;

(2)培训文档:IT项目团队编写《产品培训文档》以及《系统操作文档》。

(五) 试点应用,绩效导向,市场检验

1、试点组织

项目团队(委托方)组织系统的应用试点工作,包括:策划试点方案、制定试点计划、选定试点部门与团队,并围绕新系统优化试点的业务流程、组织架构、绩效方案等;

2、试点培训

项目团队(委托方)对参与试点人员进行业务培训,IT实施团队(被委托方)对试点人员进行系统操作培训。

3、试点执行

试点团队按照试点计划与要求,执行相关工作。

4、执行监督

企业转型项目团队监督业务运转流程、绩效提升效果,并记录相关问题;IT实施团队监督系统功能的输入与输出结果、操作体验友好度、系统稳定性等等。

5、复盘优化

合作双方复盘试点结果,提出业务和系统的优化方案。

关注:喻旭 公众号关注:喻旭 个人号

You may also like...